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2024-10-08
【114年入國小鑑定安置及緩讀申請】
1.說明會:時間-113.12.01(日)上午10:00  /  地點-北門國小中正堂 2.表單領取及報名:時間-113.12.03(二)~12.06(五)  / 地點-請送件至幼兒戶籍所在地學區輔導室 3.資料下載:新竹市特教資源中心 (網址連結) 4.洽詢電話:03-5427974
2024-01-11
【113年度新竹市早療補助申請表單】
113年度早療補助申請表單未有變動,可繼續使用,若對於表單填寫有疑問,歡迎來電洽詢 03-5339762轉分機22※   【早療補助申請表單可至本網頁→下載專區←自行下載使用】

搜尋活動上課趣

2022-08-17
親子共讀─有溫度的預防醫學
  • 親子共讀─有溫度的預防醫學

 

《黃帝內經》:「上醫治未病,中醫治欲病,下醫治已病。」先人早已道出預防醫學的重要。台灣展臂閱讀協會創辦人暨理事長陳宥達經年推廣親子共讀,為弱勢家庭孩子的語言發展遲緩提供有溫度的預防。

 

封面

文|朱聖恩 攝影|陳韋儒

 

初生嬰兒追視著媽媽手裡拿的黑白圖文書

貝比的爸爸正是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,也是台灣展臂閱讀協會創辦人暨理事長陳宥達,他自學生時期就致力於推廣親子共讀,如今為人父,也得以將親子共讀應用於自家了。

 

2022發展性社會工作論壇─兒少服務專題

這是伊甸基金會辦理2022發展性社會工作論壇,兒少服務的專題場次中,主講人之一陳宥達醫師分享起推廣親子共讀的經驗:

在當住院醫師時,他因甲狀腺癌復發而休學,休學期間因病有感人生無常,想做的事應及時付諸行動,就參與了史懷哲2.0返轉台灣在地深耕計畫。

 

BINL4413

 

展臂閱讀模式在那瑪夏

陳醫師在高雄那瑪夏長駐約半年的期間,他觀察到偏鄉兒童發展遲緩及早期療育的困境,於是積極搜尋文獻,找到2014年美國兒科醫學會發表「推廣兒童早期閱讀為兒童照護不可或缺的部分」(Council on Early Childhood et al., 2014),其提及波士頓醫學中心自1989年起,在診間推廣親子共讀的展臂閱讀 (reach out and read, ROR) 模式,已有充足實證可促進兒童發展。陳醫師遂將此方法與那瑪夏衛生所合作,展開第一個本土的展臂閱讀計畫。

 

「我們發出去大概五、六千本童書。」陳醫師說。

 

除了發童書,也邀請醫學生、住院醫師、台師大學生等,一起推廣這項服務。

 

心裡想有一天總會離開部落,陪伴孩子最多的終究是家屬,所以在那瑪夏長駐期間,陳醫師都是利用晚上家人都在家的時間進行家訪、推廣閱讀。

 

「這麼晚還沒回家!你們書商很缺業績嗎?」家長問。

「我不是書商,是志工老師,就住在這裡啦。」陳醫師答。

「坐好!聽老師講故事。」家長見老師都登門造訪了,便要小孩乖乖聽話。

 

翻開塑膠製的洗澡書《我愛洗澡嚕啦啦》,陳醫師配著每頁圖畫講起故事來:

 

「嚕啦啦,獅子搓搓頭。」

「嚕啦啦,河馬洗屁屁。」

 

繪本以歌謠的方式呈現,小朋友學洗澡,也同時認識動物。當小朋友覺得有趣,一旁的父母受吸引自動加入。2歲的孩子坐不住,跑來跑去。共讀的時間不需要長,即使書沒念完也無妨,重點在親子間的連結與互動。親子共讀不光是家長念書給孩子聽。在初生嬰兒的耳旁搓揉繪本,嬰兒的頭是否轉向聲源,就可觀察聽力、斜頸等。

 

但,普遍的問題是現在3C產品佔據了寶貴的親子互動時光。家長工作很累,回到家就看電視、滑手機,甚至連育兒也是3C保母當道,城鄉皆如此。

 

跨領域合作 一同找出發展遲緩的根本原因

國健署為7歲前的孩子提供健兒門診的免費健檢補助,但重點多放在疫苗,兒童發展這一塊過去是被忽略的,大部分都是藉著篩檢、有了問題才進行早療。

 

「小孩子不會說話,就去語言治療;動作不好,就去物理、職能治療。這就像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。」陳醫師說。

 

他進一步點出,找到發展遲緩的「根本原因」比療育來得更重要。惟有找出發展遲緩的真正問題才能有效治療。

 

《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》第5條所稱的「早期療育」,指由社會福利、衛生、教育等專業人員,為未滿6歲的發展遲緩兒童和家庭的個別需求,提供必要的治療、教育、諮詢、轉介安置與其他服務及照顧。

 

發展遲緩病因複雜,需要時間探討,更需要家長、社福、衛生、教育人員等跨領域整合介入。為此,陳醫師感謝伊甸辦理此次論壇,讓對兒童發展遲緩有興趣、不同職種的專業人員於此機會一同團隊合作。

 

BINL4375

 

非醫藥介入的健康提升

2019年,美國展臂閱讀協會(Reach Out and Read, ROR)成立30周年,陳醫師以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理事長身分,邀請ROR創辦人Dr. Barry Zuckerman來台交流。

 

Dr. Barry是陳醫師從診間推廣親子共讀的啟蒙老師。他回想赴波士頓進修時,向Dr. Barry學習到處理兒童健康涉及到社會問題的解決。

 

例如:一位長期有疥瘡困擾的病人,經家訪後,了解問題出在租屋的環境,經由與律師合作寫信給房東,房東才願意改善環境,結果病人皮膚問題也隨之改善,實係不需要這麼多的藥物處理疥瘡問題。

 

舉此疥瘡病例,陳醫師表示其實非常多的問題不該單憑醫藥解決,他也盼望以非藥物治療來看待臨床上的健康問題。

 

BINL4376

 

人皆生而(不)平等?

根據台灣展臂閱讀協會2015年在高雄原鄉的調查:

 

遲緩兒童接受早療比率 18%

家裡沒有童書     47%

家裡沒有共讀的習慣 69.5%

 

陳醫師指出孩童發展遲緩的類別很多,語言發展遲緩是很常見的類別。孩童在3歲以前,大腦會完成八成的發展,因此把握孩子出生後的黃金1,000日內,促進其語言發展至為關鍵。

 

科學家研究不同社經水準家庭的孩子成長時期接觸到的單詞數量,發現竟可達30,000,000字的差距。

 

「如果生而不能平等,醫療與教育一定要平等!」陳醫師感嘆。

 

這三千萬字的差距更使他確定以健兒門診為憑藉,發現兒童發展遲緩高風險家庭,開立閱讀處方箋的信念。

 

要家長多陪伴孩子是模糊的說法,親子共讀既簡單、明確又可行。臺北醫學大學及其附設醫院以展臂閱讀模式,將親子共讀融入醫學教育訓練,並招募志工推廣至幼兒園、偏鄉醫療院所。起先,醫療人員並不支持,認為這是教育的事,與醫療何干?

 

實則,親子共讀不僅是兒童發展的範疇,根據2018年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,共讀使兒童有更多日常對話,促進腦部活躍。陳醫師提到閱讀甚至擴展到高齡者的老幼共讀、對延緩失智、提升長輩社交等多面都是有益的。

 

親子共讀─治未病的預防醫學

《黃帝內經》:「上醫治未病,中醫治欲病,下醫治已病。」先人的智慧道出了預防醫學的重要。親子共讀是有溫度的預防醫學,藉由閱讀素養,養成孩童終身學習,形成一輩子的健康,對於孩童及其家庭甚至到社會的長遠發展,都是一帖上算的社會處方箋。

 

陳醫師從在學時期推廣親子共讀,如今結合了大學社會責任實踐(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, USR)、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 SDGs)的元素,並透過社會投資報酬率(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, SROI)的方法分析、發表親子共讀為社會創造出有效率、永續的價值。這帖業經實證支持的上醫良方宜全民服用,藉此論壇,陳醫師展臂邀約你我一同加入共讀。

 

BINL4374

 

資料來源:伊甸園電子報

2022.07.18 NO. 425